中國司法觀察員

中司觀察

English阿拉伯語簡體中文荷蘭人法國德語印度語意大利日文韓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瑞典希伯來語印度尼西亞越南語泰語土耳其馬來語

上海法院在航空運輸糾紛中解釋蒙特利爾公約

16年2021月XNUMX日,星期六
分類: 中國法律趨勢
責任編輯: 袁燕超袁燕超

2021 年 XNUMX 月,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法院”)作出 對《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也稱為《蒙特利爾公約》)中條款的系統解釋,廣泛應用於國際航空運輸領域。

2016年2018月,一家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公司從國外引進了兩批新舊生產設備。 某運輸公司作為收貨人負責運輸代理服務,並與某航空公司簽訂了空運提單,同意該航空公司將設備從法國運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在運輸過程中,兩批貨物亂放,海關查驗時發現貨物與運單不符,被退回法國。 結果,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公司被海關處以罰款。 經協商,罰款由運輸公司支付。 78,000年XNUMX月,運輸公司憑空運單向航空公司提出索賠。 但運輸公司與航空公司協商未果,運輸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航空公司承擔其向汽車零部件公司支付的XNUMX萬元以上的損失及由此產生的利息。

法院經審理認為,爭議的關鍵在於原告的行為是否超出了國際公約規定的時限。 根據《蒙特利爾公約》第 35 條第 1 款,“如果在兩年內未提起訴訟,自到達目的地之日起計算,或自收到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損害賠償權即告消滅。飛機應該已經到達,或者從運輸停止之日起”。 另外,《蒙特利爾公約》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該期間的計算方法由受案法院的法律確定”,因此本案中相關期間應由中國法律確定。

法院通過對《蒙特利爾公約》第三十五條的系統解釋,認為該條中的“期間”構成訴訟時效,而非航空公司主張的優先購買權。 對於訴訟時效,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止的有關規定。 運輸公司於35年2018月向航空公司主張權利,符合中止訴訟時效的情形。 截至其主張權利之日,未超過《蒙特利爾公約》規定的兩年期限,其訴訟權仍受法律保護。

 

 

封面照片由 Denys Nevozhai (https://unsplash.com/@dnevozhai) 在 Unsplash 上拍攝

提供者: CJO員工貢獻團隊

另存為PDF

你可能還喜歡

最高法院發布合約法司法解釋

2023年XNUMX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民法典合約部分的司法解釋,旨在指導法院審理糾紛並確保全國適用的一致性。

中國推出新酒駕定罪標準 2023 年生效

2023年80月,中國公佈了更新的醉酒駕駛定罪標準,根據國家公共安全部最近發布的聯合公告,中國醉酒駕駛定罪標準規定,駕駛時呼氣測試血液酒精含量(BAC)達到100毫克/XNUMX毫升或以上的人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法院發布全球首個5G FRAND費率判決

2023年2月,中國重慶法院作出歷史性裁決,為諾基亞5G-5G專利設定了全球FRAND費率,解決了OPPO與諾基亞之間長期存在的糾紛,標誌著XNUMXG專利訴訟的里程碑。

上海批准中國首個臨時仲裁

2023年XNUMX月,上海透過《關於促進在上海設立國際商事仲裁中心的規定》,成為中國第一個將臨時仲裁合法化的地區。